作者:佚名 来源于:学习力教育中心
1904年,福建劳工因霍乱而死于新加坡,死后尸体解剖发现肝脏有血吸虫卵,肠膜血管上发现成虫,成为中国最早的血吸虫病例。1936年1月,在福清籍居民尸体肝、脾、心、肾等脏器中发现血吸虫卵,从而推断福清为血吸虫病疫区。同年2月,福建省科学馆唐仲璋等到福清埔尾调查,从肝脾肿大患者的粪便中检出虫卵,从钉螺内发现尾蚴感染。1937年1月,福建省卫生试验所陈国忠等检查福清44名患者发现25人的粪便中有血吸虫卵,阳性率为56.0%。1938年,福建省卫生试验所成立血防队,进驻福清埔尾,治疗患者300余例。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1952年,省卫生厅 ......
上一篇: (六)脊髓灰质炎防治
下一篇: (八)丝虫病防治
标签:
【相关文章】
1.全国体育先进县
2.传统打梭
1.龙舟竞渡
2.新中国成立后
1.新中国成立前
3.健康教育
2.农村改水改厕
1.群众性除害灭病卫生运动
6.麻风病防治
5.地方性氟中毒防治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固氮蓝藻
光谱分析法
钙镁磷肥
抽样分布
草木灰
薄层色谱法
比色分析法
包膜肥料
铵态氮肥
氨化作用
爱普斯坦,E.
氨挥发
氨基酸的测定
氨基酸分析仪
氨水
铵的粘土矿物固定作用
板栗施肥
沉降缝
草原学
召信臣
(五)海洋水产资源
永佃制
(三)治理水土流失
新型隐球菌
六、麻纺织业
细胞连接
印度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