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留作业”的真相

小学生“不留作业”的真相


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佚名


评价指挥棒不改 孩子就玩不起来

每天围着孩子的作业忙得团团转,家长们私下里怨声载道:“这些作业分明是给家长留的啊!”“现在的老师什么都不管,把教育的责任都推到家长身上了!”

朱颖当了10多年小学老师,在她眼中,十几年来,作业其实并没有太大变化,变的只是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以前我们每堂课后,也要求孩子回家复习旧课、预习新课,并请家长督促。”朱颖说,只是从前,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方式比较单一,有的时候只有通过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家长才能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老师的教学内容。“其实每次家长会后一段时间,往往会感觉到学生有些改观,能看出是家长回去督促学习的结果。”但这种改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现在不同了,有了QQ、微信、校讯通等即时通信方式,老师每天都能将教学的进度、学生的表现等全部反馈给家长,家长也能了解到其他孩子的学习情况,“每天都有通知和反馈,大家全都能看见,家长也喜欢比较,就会感到紧迫和焦虑。”

那么,到底有没有可能让孩子完全不写作业,又能学到知识呢?

在天津一所知名小学当了十几年班主任的王老师说,现在教育部门规定“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对老师确实提高了要求,到底能不能让孩子在课堂上就把知识全部学会?“人的记忆是有曲线的,这是教育规律。”王老师说,课上学会了并不代表孩子真的掌握了,学习应该有个反复的过程,因此“每天家长陪孩子回顾一下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特别是在孩子刚上小学的前两年,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他说,父母和孩子一起复习,一方面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另一方面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复习旧课、预习新课”的学习习惯。

“作业的形式有很多种,孩子也各有差异,不该一刀切。”王老师说,比如今天教了5个生字,有的孩子全记住了,有的孩子回家就忘了2个,“那么家长可以问问孩子记住了多少,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抄写多少遍。”

但家长不这么认为。田晖说,从评价方式上看,老师还是鼓励学生回家多写多练,练得越多,老师给孩子的奖励就越多。而且,表面上看,小学一二年级考试不许打分,不允许搞成绩排名,但事实上,老师会暗示家长,多少分以上算“优”、多少分以上算“良”,每次单元测验的成绩都要计入期末成绩,只有每次考试都是“优”的学生才能参评“好儿童”。

一位教育专家表示,说到底还是指挥棒的问题,只要成绩仍是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指标,老师和家长就不可能真正放松。

北京一位家长则感叹,连习主席都说“中国孩子玩得太少了”,可见在中国让孩子“玩”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家长均为化名)(《中国青年报》)

专家视角

学校应该如何布置作业?

素质拓展作业应具可操作性和实现意义

学校应该如何布置作业?家长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学校和家长都在孩子的成长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他们的责任是各司其职,而不应混为一谈。“学校是知识教育,家长更多的是亲情交流,而不是孩子作业的监督员。”熊丙奇说:“家长不是学校教育的附庸,特别是小学之后,更不是孩子作业的协助者。”

对于层出不穷的“奇葩”作业,熊丙奇则认为,特别是素质拓展类的作业,绝不是老师的“拍脑袋”决定,而应该经过学校讨论,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现意义的,才能布置给学生。“学校应该成立一个教师委员会,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估。”熊丙奇建议,学校成立题库,将实践之后具有良好效果的作业纳入分级,再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开布置。“学生作业的布置绝不简单,更需要科学的实践。”熊丙奇说。(《华西都市报》)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浅谈对中学女生的教育
·下一篇文章:这样营造家庭读书学习氛围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jtfd/15111107546IG1D718B272E409JJD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