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北京各区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新举措

盘点北京各区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新举措


来源: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  作者:佚名


  【石景山区】

  立足集群化,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石景山区向来在教育工作上有自己的传统,2015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教育集团规模,组建京源教育集团和苹中教育集团,届时全区将共有京源教育集团、实验教育集团、古城教育集团、苹中教育集团、九中教育集团等五个教育集团。同时,以集团为支撑,划分东南部、中部、北部、西部四个学区,今后四大学区内的小学生可实现在学区内就近升学,以此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未来将进一步全面推进四个学区横向交接、八个集团纵向引领的集群化综合改革。另一方面,做好优质资源引进和整合工作,与北京教科院合作成立北京教科院附属学校,与北方工业大学合作成立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在鲁谷地区增设爱乐实验小学分校;调整西黄村小学为外语实验小学分校。北师大附属中学京西校区全面招生,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在石景山区西部地区引进一所高质量的民办学校中杉学校,该校的30名教师将进入五里坨小学等周边公立小学兼课,他们将担任主要学科的老师,全面带动教学质量提升。

  立足公平,妥善推行招生制度改革。

  坚持就近入学原则,小学入学全面实施单校划片与学区内计算机派位相结合,小升初分批次计算机派位与对口升学相结合的招生办法,电脑派位比例将达到90%。依法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完善入学资格审核办法,保障符合在京入学资格的学生通过网上志愿填报、计算机派位的方式入学。继续实施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制度。

  【门头沟区】

  2015年,门头沟区继续实施“改革引进”战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打造京西教育高地。

  第一,科学布局,加大建设力度。在门城新城规划建设了城南、城中南、城中、城北四个12-15年的优质教育资源带,形成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优质教育资源群,让孩子们不出带就能享受优质教育。山区按照初中相对集中,一镇一所优质寄宿制小学和幼儿园布局。

  第二,强化区域内16个城乡协同发展联盟建设,由城区优质校带动山区薄弱校共同发展,干部教师互动交流,实施网络同步备课、教学研讨等,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交换学习,实现城乡学校同步同质发展,全面提高山区学校教育质量。

  2015年,门头沟区学前教育发展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大幼儿园建设,全区新建4所幼儿园,新增优质学位1530个。二是大力发展小学附属幼儿园,大峪一小附属幼儿园建成开园,全区小学附属园达到14个,加强幼小衔接,实验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形成“新九年”的格局。三是引进“蓝天”、“红黄蓝”等名园,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四是扩大区内优质幼儿园学位,区幼儿园、东辛房幼儿园、城子幼儿园进行改造扩建,新增优质学位390个。

  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结合门头沟区棚户区改造,新建龙泉中学,引进北京八中门头沟校区、八中附小等优质学校。新增优质学位3360个。景山门头沟实验学校正在进一步推进,预计2017年开始招生。

  【房山区】

  房山区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预计新增学位1440个,其中现有中小学扩容22个班、新增学位880个,秋季开学新增学校3所,预计开班14个、新增学位560个;高中阶段增班4个、新增学位180个;2015年新开办幼儿园8所,同时挖掘现有幼儿园招生潜力,预计扩充40个班、新增学位1200个。

  2015年,房山区在已引入北京四中、北京小学、北京四幼等35所优质学校的基础上,继续引入皇城根小学、丰台十二中两所优质校,现正在积极筹备开学工作,确保秋季正常开学。

  【通州区】

  按照“内升外引”的思路,加大教育资源的布局调整力度,继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使教育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一张品牌。

  内升方面,一是组建通州区名校长、名教师专家指导团队,建立通州区特色、优质中小学评价指标体系,打造一批优质中小学分布到各乡镇。二是进一步依托通州区示范高中的优势力量,组建几个教育联盟,打造通州区域教育品牌。三是试点学区制,实现资源错位配置,资源共享。学区内中小学法人单位不做调整,建立有行政、校长、家长代表组成的学区管理委员会。四是推进通州教育综合改革,在教师交流、政府委托办园、专项资金使用、资优学生培养方面取得初步成果。

  外引方面,一是要进一步扩大示范高中总量,加快引进市中心区优质示范高中北京二中、首师大附中、北京五中、景山学校、人大附中到通州举办校区,形成我区3+5的示范高中办学格局。二是按照《通州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加快教育设施建设,利用高标准新建的中小学教育设施,引进市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入。

  【顺义区】

  深化城乡联动和集团办学。

  深化以示范高中为龙头的三大教育联盟、九大教育组团的常态工作,以及东风小学教育集团、石园小学教育集团、西辛小学教育集团三个教育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组团校间在教师交流、学科建设、教研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充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城乡学校校长、教师工作任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推动城乡学校之间校长、教师有序流动、科学流动、合理流动。

  加强两支队伍建设。继续深化名校长工作室工作。

  利用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加强校长教育理念、研究能力、领导智慧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干部到名校挂职培训。积极开展后备干部专题和专项培训。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高校合作,实施有效教学方式研究、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等合作项目,为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助力。发挥名师引领作用,每位学科骨干教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大型讲座。开展“一课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晒课评优活动。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尝试购买社会服务。

  吸纳民办学校、国际学校等社会资源为教育服务,在体育、艺术、英语教育等方面开展购买服务试点,引进高端教练人才培训运动员,引进艺术协会名家、新东方教师、国际学校外籍教师培训学生。聘请第三方社会专业组织机构参与教育发展状况的评价。

  【昌平区】

  抓好名校名园建设。

  一是进一步推进名校建设工程,3所名园建成并开园,包括:沙河大学城北师大附属幼儿园、未来科技城北师大附属幼儿园、回龙观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幼儿园; 3所名校开工建设,包括未来科技城北师大附属第二小学、未来科技城北师大附属第二中学、沙河大学城高中部;推进昌平东区清华附中前期手续办理工作。积极为已开学的9所引进名校争取支持资金6371万元。二是加大名校名园培育力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推进21个新建改扩建项目,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以特色办学为突破口,增强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就近上好学。三是探索以名校为引领的发展新联盟,既要使引进的名校引得进、站得稳、发展好,又要使本土的学校借力名校资源、提升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同时,借力市、区级媒体及教育系统宣传平台,加强对优质学校、特色办学经验的宣传报道,对内凝聚力量、对外树立良好形象。

  【大兴区】

  深入推进“点、线、圈”教育新地图实施。

  学习先进区县经验,加强教育协作区的机制建设,明确协作区相关学校工作职责,完善八个教育协作区“共建、共享、共研、共学、共评”工作机制。实行“两委一室”班子成员联系协作区制度,研究制定各科室、部门共同参与的协作区工作评价办法。加强学段衔接研究,以八个教育协作区为主要对象,以课程为主要载体,以一贯制学校建设、对口直升入学方式、师生互相走进课堂等多种形式的衔接为研究内容,建立幼小、小初、初高衔接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促进学段融通。

  义务教育坚持优质与均衡协调发展。

  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盘活“存量”。确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竣工投入使用;推进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中学、北京育才学校大兴分校建设与师资、招生调研等前期准备。结合首都新机场建设,科学规划机场辐射区内学校布局,做好学校搬迁、学生分流等工作。推进中小学干部、教师城乡交流,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完善并坚持义务教育“划片入学、电脑派位、对口直升”为主的免试、就近入学方式。研究推广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小学对口直升结对学校等模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完成《大兴区教育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4-2020)》的编制。推进、实施基本建设工程,推进大兴一中等9项工程前期手续办理,开工建设大兴一小等5项工程,继续实施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中学等4项续建工程,完成三合庄学校等3项工程建设,推进15个小区教育配套工程方案审批及工程进展。加强与代建单位、开发商的沟通、协调,加快代建项目及小区配套项目的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对27所中学、37所小学、2所无学生单位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办学条件。

|<< << < 1 2 3 4 > >> >>|


·上一篇文章:谢建中:“学校考试家长监考”不宜提倡
·下一篇文章: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国际化?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jygc/1521110332GC7600AJ499ACBH9F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