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取消重点校能否解救中国家长

新观察:取消重点校能否解救中国家长


来源:中国中小学教育网  作者:佚名

“我的孩子将来肯定是要出国的”

相比童雨和林儒,多多妈显得要豁达得多,家住上海的她同样给自己的孩子选择了寄宿学校,不过是一所私立的外国语学校,不用找关系,不用求人,花钱就能上。

从生孩子开始,多多妈就打定主意将来让孩子读私立,一方面她不愿意降低自己的居住条件搬到城里去给孩子择校,另一方面,她也更欣赏私立学校的教学理念。

“学校用的是自己的教材,很重视阅读,现在学前班就每周最少两次老师带着上阅读课,每周四节一对一的钢琴课,还有游泳、跆拳道、网球和棒球,外语也不用再找课外班了,学前班是一年六万多,将来正式上小学了六万不到,其实合下来还是很合适的。”多多妈算帐算得十分清楚。

让多多妈很在意的还有另外一桩事,“要是找个重点校,光求人和赞助费就是一笔很大开销,最重要的是,我家也没有这个人脉。所以我们将来打算一直读这所私立,高中的时候就直接出国。”

记者发现,现在很多年青父母和多多妈持有相同的想法,有趣的是,“不用求人、找关系”也成了放弃重点校选择私立校的一个主要原因。

不过,选择私立学校的家长们也很清楚,孩子读私立学校后,很可能就再也无法适应现在国内的教育大环境,所以他们往往将孩子的高中就定位在了出国留学这条路上。甚至有家长在小学时就把孩子送出国去,接受全盘的西式教育。面对中国教育这个难题,略有财力的家长们干脆直接地选择了用脚投票。

近几年来,中国留学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低龄化特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显示,2010年我国出国留学的高中及以下学历学生人数为7.64万,占当年出国留学总人数的19.8%。2011年仅高中生出国学习人数就高达7.68万,占当年我国总留学人数的22.6%。

越来越多的小小少年,背着大大行囊,留洋读书去。

新观察:减负令减了谁的负?

“重点校为何总是在被取消?”

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校重点班,长久以来被诟病为中国教育的怪胎,却始终久禁不绝。“重点校总是在被取消”,并非只是一句牢骚之语。

200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不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分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而且还对违法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作出了明确规定,“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义务教育法》第53条)。

因此,在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取消重点校绝非教育改革新政,而是一次政策重申,“这不是改不改革的问题,而是是否依法治校的问题。”

熊丙奇主张:“在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应该实行标准化办学,完全彻底地取消学校之间的差异。家长当然享受择校的权力,但应该到私立学校去择校。”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光礼却认为,重点校已经占有了优质教育资源,要拉低其条件和水平,将导致全体平庸,这并不现实。

在今年稍早时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重点校长期积累的名牌效应仍然存在,学校之间的差距短期内很难完全改变,需要一个过程。”

“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这两个政策的内在价值观的确实存在冲突,但不是无法弥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是首要问题。”周光礼说,“我们需要一些技术手段,比如说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推出像美国的慕课(MOOCs)一样的网上课程,让更多的人可以共同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推行诸如此类的技术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三位家长均为化名)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家长为何很难向老师讨公道
·下一篇文章:钱文忠:我不相信中国的教育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jysk/1312113644C418H86DHAG3H4I8BH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