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实现自我管理

中学生如何实现自我管理


来源:学习力教育智库  作者:佚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是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教育体制改革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校风和一个班级的班风。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学生自我管理得以进行的前提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使学生能对自身、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表现有一个客观的清醒的认识,并能与社会规范、学校要求相对照,在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调正或修改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找到一个既符合社会前进又利于自身全面发展的途径和平衡点。

  自我管理活动是一种主观的活动,它有赖于管理主体的知识为出发点,将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管理付诸实践,变为现实。主体意识能使学生按照社会、学校的教育意图规划自己的活动,提出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进行按照规划和目标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分析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使其自身进行自我管理,对自我发展进行决策,实现真正人本主义的自我管理。

  二、强化责任感教育

  强化责任感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能否推进自我管理,必须充分重视学生个人责任感的作用发挥。责任是个人对待自己的职责、义务、班级学校要求、社会规范和社会价值等的态度。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力争为集体多尽责任,也必然将自我管理置于重要地位,力求实现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的自我管理,并通过管理使自己的产出(即贡献)最大化。这方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是突出事例。学校传统的德育模式“理想、勤奋、方法、成才”在增进学生责任感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每学年第一学期的一周军训,不要仅停留在作风养成训练,还要凸显学生团队精神训练和责任感教育,这样成效可能会更明显;现在面对市场经济、网络、拜金主义的冲击,我们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已沦丧更需要教育者肩负起更大的责任,
使学生加强责任感、使命感。不要让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挣大钱、娶美女的思想形成主流,避免将学生推入自我主义的泥沼。

  三、学校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围的营建

  学校良好的自我管理氛围的营建是实现自我管理的手段。放手让学生去自我管理,名义上是以人为本的举措,如果缺乏引导,可能难以取得较好的绩效,但这毕竟是学生自我管理的第一步,要克服怕出事的陈腐观念,怕出事就是要求稳、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对学生的创造力及自我意识是种扼杀,要允许学生在管理中去自我修改、调正自己的思想、行为方式,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种凝聚团队成员的亲和力,能对成员集体的共同意识起强化作用。集体意识、共同价值观、团结友爱、格调高尚的共同愿景和情感体验的支配,才能使团队成员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从而也使自身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否则,所谓的自我管理只能是老师的委派任务。

  积极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配合的办法,建构更宏大背景下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当今社会道德迷茫、价值多元的情景下更显重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人自我管理,扎根于儒家文化的沃土,现代人(尤其是中学生)能否不被复杂多元的社会现象左右,自我管理中价值观念是否会产生偏差,亟待研究。

  四、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的体制

  建立健全学生自我管理的体制是实现自我管理的措施。需要思考的是,学生在校三年,为终生发展须奠立哪些基础;在校三年,管理者能为学生提供多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舞台;从高一起止于高三,是否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生自我管理的体制。只有从制度文明上加以肯定,规范学校教育行为,才能确保自我管理落到实处。

  五、注重学生自我意识中多因素诱因的激发和引导,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综合素质

  注重学生自我意识中多因素诱因的激发和引导,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综合素质是实现自我管理的目的。学生能否有效实现自我管理,是学校发展和办学层次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自我反省和自我锻炼、自我监督和锤炼意志,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而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是管理者(班主任)推进学生自我管理和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和营造和谐民主管理的校园氛围,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综合素质,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上一篇文章:让中学生成为学习和管理的主人
·下一篇文章:父母怎样帮孩子树立自信心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xxljy/141228214245J5JE9ACH2HJ6HK4B289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