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二娘东莞手记:女德馆的日与夜

叶二娘东莞手记:女德馆的日与夜


来源:网络  作者:叶二娘

  叶二娘 是个不疯魔不成活的女文青,一会儿做记者一会儿做老师,经常搁下工作满世界暴走,也曾经是业余的先锋戏剧女演员,时空漫游是她的最大爱好。这次她来到著名的大城市东莞,在漫长的七日七夜中,她经历了一个试图让她脱胎换骨的课程——成为贤妻良母。

  这种“女德班”并不是叶二娘这样的冒险爱好者的专利,只要你是女人,愿意接受规训,你几乎都能在临近地区找到这样的“公益项目”——这类项目正在以神奇的形式和速度在各地复制。古代圣人的训诫,当代“成功女性”的以身作则,平民偶像“摸手治病“的天赋异禀,所有一切,都是为了——让你相信。

  女德馆不是我们特意为你炮制的笑料。从情爱、婚育、家庭关系、子女教育到职场,作为女人,在个人生活中有着种种困扰、迷惑、痛苦和不平之鸣。女德馆代表了一种惯常的解决思路:将女人的境遇归咎于女人自身;让本已弱势的女性更加顺从和拒绝反抗,变得更加弱势;同时,利用女人的不利处境继续盘剥她们。所以,可笑的不独女德馆;女德馆也不仅仅是可笑。

  文中涉及所有学员名字,均为化名。本系列手记为新媒体女性网络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新媒体女性 以及作者@叶二娘。

  第一回:初探“家人”

  “不变成贤妻良母誓不回家!”


  五一之前,一位经过人生起伏、正在创业阶段的男性朋友为我策划了一下人生接下来要做的三件大事:减肥,学女德,嫁人。我说:切。

  他严肃道:“真的,你要想跟我一块创业的话,都得去学习女德。”他给我推荐的是东莞的一家“蒙正国学馆”,每个月举办一期女德班。

  于是在5月2号,我就坐上了开往东莞的车。

  不,我对和他一起创业没有任何兴趣,对将“学到”的东西没有丝毫的兴趣和期盼——你指望能从《弟子规》、朱子(且是被世俗化过的那种)里头,获得多少营养?让我感兴趣的是他们怎么讲,为什么会吸引到大批的女性,从老至幼,前仆后继涌来?这正好满足了她们怎样的心理投射?这些人有怎样的共性?她们认可的当代女性形象是怎样的?又觉得自己需要通过怎样的规训来达到与这个形象的平行?


  这家“蒙正国学馆”位处东莞南城区的水濂工业园里,虽取了一隅僻静,却也并非依山傍水,对面发电厂的烟囱白雾袅袅。

  十几个义工就在各层楼的各道门口守候。“家人辛苦了!”他们齐刷刷低于90度的大鞠躬,把我吓得一个大踉跄。

  这里把所有的学员,以及打电话来咨询的都喊成“家人”,义工告诉我,全天下学习传统文化的,就都是兄弟姊妹。是的,颇有某个宗教的意味。

  登记签名的时候,我迅速扫描了一下全表,30多号人,最年长的54岁,最年轻的16岁,26-32居多,约八成广东籍,除此之外,还有有来自黑龙江、湖北、安徽、江西的。

  随后,我被带到自己的宿舍。路上,我拒绝了义工帮忙背包,也拒绝了手挽手一起走,跟初见面的异性同性有这样的身体接触都很奇怪吧。

  宿舍的条件属于基配齐全,一屋上下铺共10个床位,一层楼的公用厕所和洗浴间也各有大约十几个隔间。住在靠门床铺的合肥大姐在认真地整理抄写着笔记,从上月20号来到这里,她就没离开过,一期课程上完,就留下做义工,再等到下一期课程开始。

  除了她,所有的人都注视着我进门到铺床的全过程,终于有人按捺不住问:“你上过幸福人生没有?”

  “幸福人生”是这家国学馆的招牌课程,至今已经举办了100多届,在这期的30多名女德班学员中,有近30名都上过这门课程,有不少还是几进宫,并且带上了家朋。

  在它们的官方印刷宣传物上,这样介绍开办此课的目的:“是为了响应党中央‘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文化家园’的号召”、“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这样的宣传,也颇合某些机关、事业企业单位之心,不少单位或者部门携全体员工到此接受培训,多时近几百人。在带我上寝室的楼梯上,义工就笑着问了一句:“您有资源吗?”

  而女德班,作为一个完全免费的寄宿制课程,更多是为了赚取吆喝。在同一份印刷品上,是这样介绍他们的女德班的:“做女人想成为贤妻良母吗?想知道如何相夫教子吗?想做既有幸福家庭又有自己事业的贤女人吗?欢迎天下所有的女子都来学习‘女学女德’讲座,正确的教育才能造就成功而幸福的女人!”

  “不变成贤妻良母就誓不回家!”在晚上的自我介绍以及愿景描述环节中,一位湖北襄樊的发型师这样喊道。

  而一直在宿舍抄笔记的合肥高大姐也站起来说:“作为女强人,更应该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要扮演什么角色,好多女人在生活中缺失了合适的仪容、坐姿和衣着,而只有一个贤妻良母才能称得上东方美人。”

  每个人说话前后,都会朝墙上的孔子和班昭像深深鞠一躬。而对孔子、班昭以及王凤仪圣人行鞠躬礼,也是每堂课前后,义工要高声带领全体一起做的。宿舍的小卢说,我以前是个很硬朗的人,可每次鞠躬时听到那音乐,眼泪就忍不住流出来。

  这音乐我一听,原来是坂本龙一的《末代皇帝》OST。

  一位54岁的哈尔滨于大婶,将女儿小茹和4岁的小外孙女都带到了这儿:“我们要来进行一场一生中的脱胎换骨。”这受到了同来自东北的吉林老乡,这儿的一位长期义工阿香的肯定:“我就是把4岁的儿子一直带在身边做义工的。现在他的品德比以前更好,也比以前更尊重我了。”30人中的2名孕妇,当即表示是来做“胎教”的。这却让来自江西的梅姐很苦恼:“我儿子15岁了,现在很叛逆,我来上了几次课,是想让老师救救我儿子,可老师反过来说我要先救救自己。我乡下出来读书少,这到底什么意思啊?”

|<< << < 1 2 3 4 5 > >> >>|


·上一篇文章:糟粕当经典 “女德班”可休矣
·下一篇文章:美媒探访中国“高考工厂”:学生称试卷能绕地球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jjr.com/news/jygc/149221193395K7E17A785I09F693E0.htm